可以吃的工藝品——陜西“花饃”

陜西“花饃”
中國的飲食文化向來以精于烹飪、色香味俱全、博大精心而著稱,而那些享譽全球的菜系大多屬于以稻米為主食的中國南方,北方人的飲食文化大多隨意和簡練。
我們怎么也想象不出,在我國西北那片干燥灰黃的泥土地上,再普通不過的麥面饅頭,卻能搖身變成精致的工藝品,并且在其中凝注了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內涵。
傳統的春節,當地的婚慶嫁娶,不但少不了這種饅頭工藝品,而且還以擁有它們為喜慶——這就是陜西地區獨特的主食“花饃”。

陜西“花饃”
陜西花饃又稱禮饃、面花,其實就是花樣饅頭,陜西花饃是面塑藝術的代表之一,它的花飾以花鳥魚蟲、蝴蝶、蔬菜、水果等萬物生靈為主,表達對祖先的祭祀、老輩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豐富內容。春節時期多做棗花饅頭,象征幸福與多壽。
制作花饃時,也是女紅比巧手的方法之一。制作工具都是手邊的普通物件:剪刀、木梳等,關鍵是一雙巧手。而和面、蒸饃的火候都有講究,只有那些技術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狀好、不變形的花饃。
【本站總編:秦巖 微信號:shaanture 新聞熱線:13384928744】
上一篇:
黃土地上的狂飆之舞——安塞腰鼓
下一篇:
民間藝苑中的奇葩——皮影戲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