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1日 12:55:45來源:本站來稿 作者:本欄目管理 瀏覽數:2709 責任編輯:本站小編
本期由陜西文化網主辦,陜西省藝術館指導的周六“三秦文化大講堂之美國青年看國學”公益文化活動如期舉辦,這個講堂已經成為陜西一張璀璨的文化名片。
4月30號下午,省藝術館寬敞的多功能大廳座無虛席,男女老幼、各行各業把大廳空閑處擺放的幾十把椅子也坐的滿滿的。來自美國的27歲留學生Benjamin Giaimo,正在主講“國學與美國文化”。
這位精干高挑來自美國的洋小伙2010年來中國,來中國學習前就曾擔任過大學中國文化社團團長。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情和熱愛,幾乎達到了癡迷地步。就讀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后,更是如魚得水般地吸取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盡管漢語的發音、書寫、含義等,使之成為2013年11月30日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首。
但他說:語言學習并不難,只是方法要正確。于是,他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學會了韓語、泰語、西班牙語、法語、日語……甚至手語。
在大學學習期間,通讀并仔細研究了中國的《四書五經》、甲骨文、大篆、小篆,深得中國古文化精髓所在,仁義、孝道、禮、中和、陰陽、道家、儒家、孔子、莊子、孟子等中國古代文化的真諦沁入他的思想深處。
中國儒家經典著作《四書五經》艱澀難懂,《周易》佶屈聱牙,非一般中國人所能通讀、領會。但把《道德經》、《論語》翻譯成了地道的美語對他卻易如反掌。
一口流利的漢語,一襲灰色的漢服,一曲詩經的吟唱,僅憑聲音根本分辨不出這是一位原本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的美國青年。
他用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法,肢體加表情的描述,娓娓道出來源于大自然的漢字和漢文化的精髓與美國文化相同之處及差異, 講座圖文并茂、生動細致,精彩紛呈,不時引來聽眾陣陣熱烈的掌聲。獨創性地提出了新“六藝”的知識和語言學習理念,令到場觀眾耳目一新。
站長王南晴告訴大家,在Ben八月畢業回國之前,陜西文化網準備重新策劃一場他就英語學習方法的專題講座。
【本站總編:秦巖 微信號:shaanture 新聞熱線:13384928744】
本文二維碼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