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5日 20:54:50來源:今日頭條 作者:正月三草 瀏覽數:1295 責任編輯:本站小編
城門是一個城市的耳目,城外的人與物皆從此入;城門是一個城市的口舌,城內的情與景都從此出。古老的西安城門,千百年來陪著古城經歷風霜雨雪,瞧著這門里的車水馬龍,望著百姓的聚散離合……如今走過這些老城門的人們,有多少人記得停留下來,打聽打聽頭頂這座城門背后的故事。
朱雀門
聽這名字就不一般,中國傳統的四象之中,青龍主東,白虎主西,玄武主北,朱雀主南。唐代長安朱雀門是皇城正南門,唐玄奘取經回來就是在這個門下接風洗塵。
唐初,玄奘讀了很多經書后,發現不同經著之間彼此矛盾,于是決定去趟天竺求取真經。貞觀三年從長安出發,一路坎坷途經數十個國家,雖然沒有《西游記》里所說的妖魔鬼怪,但也是千辛萬苦。貞觀十九年玄奘從古印度帶著657部梵文經書回到長安,唐太宗派房玄齡在朱雀門迎接,光儀仗隊就上百人,夾道相迎的僧人百姓數不勝數。然而據說玄奘走進朱雀門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向家鄉人民揮手示意,而是蹲下抓了一把土。重回故土倍感親切,當時在場所有人都流下了眼淚。
長樂門
老西安的正東門,雖然名為“長樂”,但卻有“長苦”之說。
明朝末期李自成起義,正是從長樂門攻入西安。李自成沒登基之前,還是一心想著百姓的,所以看到城門上寫著“長樂”二字,就不高興地說:“皇帝長樂,百姓長苦。”意思是當時的皇帝一直在榨取民脂民膏,皇帝的快樂都是建立在百姓的疾苦之上。李自成身邊將領大多也是窮苦百姓出身,一聽李自成的話也感覺這城門的名字不太順耳,于是就放火燒了長樂門城樓泄憤。
直到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在長樂門城樓開展軍事活動,這里才被徹底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的紀念地。
安定門
老西安的正西門,它被譽為最具藝術價值的城門。1992年日本天皇訪華特地到了中國古都西安,安定門城樓北側有日本天皇訪問時所建的一座觀望臺,據說當時歡迎的群眾非常多,天皇與皇后在此處與西安分別時,久久不舍得離去。
對于安定門本身而言,于城樓上意外發現的保存了六百余年的精美彩繪更值得學者關注,這為學者研究明代彩繪工藝和建筑藝術史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安遠門
老西安的正北門,在唐代有“天下第一門”的稱號。自唐代起,安遠門多用于接待北方少數民族。
古時候北方游牧民族不好管理,他們自幼弓馬嫻熟,單兵作戰能力極強。所以北門必須建得高大宏偉,打起仗來才可以保證守城安全,不打仗時也能對少數民族有所震懾。
城門以“安遠”二字命名,寓意北方安定,充分體現了中原朝廷的懷柔安撫政策。
永寧門
老西安的正南門,是所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最久的城門。永寧門看起來很完美,然而熟悉城門知識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座城門并不完整。一座完整的城門需要有城樓、箭樓、閘樓三部分,西安古城門里唯一沒有箭樓的正是永寧門。
追其緣由,要從民國北伐戰爭開始說起。當時馮玉祥坐擁西安,要率領國民軍與北洋軍閥作戰,就在馮玉祥率部南下時,北洋軍閥十萬鎮嵩軍圍攻西安。八個月的死守,西安城墻發揮出不可忽視的作用。永寧門的箭樓則在這次戰役中被鎮嵩軍炮火炸毀,如今只能看到保存的箭樓遺址。
西安當地老人都說:只有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永寧門取意“永世安寧”才真正合乎其意。
西安城門現有十八個之多,一一細數起來恐怕能挖掘的故事可以寫上一本書。當地人說:走城墻是享受生活,窩城門是品味人生。若真是到了西安,不妨拿出一天的時間繞城墻走一圈,在每個城門下駐足一會,聽一聽每座城門的老故事。
【本站總編:秦巖 微信號:shaanture 新聞熱線:13384928744】
本文二維碼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