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6日 18:20:18來源:今日頭條 作者:佚名 瀏覽數:238 責任編輯:本站小編
自1985年教師節在我國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確立以后,每年的9月10日就是全社會聚焦教師的一天。
這一天,不管是學生們提前預備好在課堂上對老師齊聲祝福,還是家長們向老師發條信息表達感謝之情,都表達了人們對教師的一種尊重和感激,更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支持肯定。
2019年,已經是中國教師們的第35個教師節了。
但你有沒有想過,在1985年以前,其實中國早就有過教師節。
中國歷來的教師節
說起教師節的起源,其實早在距今大約2500多年的漢代就已經出現了。
古代的教師節又可以叫做“三節兩壽”: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孔子誕辰、老師誕辰。但最主要的還是孔子誕辰之日。
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曾在《與陳乾初論學書》中記載道:漢、晉時期,每年八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孔子誕辰日這天,皇帝都要攜領文武百官去祭拜孔廟,還要邀請“國子學”“太學”的經師入宮“布席函丈為飲食之客,席間詞賦其娛”。
在漢代,一開始只有為朝廷教育有貢獻的教師能享受這一待遇,但各地官府自然會仿效皇帝的做法。各地方除了祭孔,還會“置休經師,授束修(干肉)”。
到了唐宋時期,舉國上下依然在每年孔子誕辰這天,舉行孔子誕辰祭典。唐宋時期經濟繁榮,對于教育也甚是重視,所以祭典一般非常隆重。
有趣的是,國子監、書院以及州、府、縣也會層層選拔教育成績突出者為“司業”,進而評選出一些“先進教育工作者”,并且最高可獲賞銀500兩。這跟我們現在每年評選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無異。
到了清代,教師節依舊還是孔子誕辰這一天,只不過祭典的規模和范圍都比以前的朝代更加宏大。延續了唐宋的“先進教師評選”,但名單中成績最為卓著的教師,則會在這天被皇帝授予八品職銜,提升為院長、監院、掌教、館師等。就像清代許多著名學者,如顏元、阮元、惠士奇等人,就是因為教師節的提拔而得到重用的。
總結下來,古代的教師節其實就是以祭拜孔子之由,讓教師們享受節日休假、請客吃飯、提拔升職加薪等一些福利。
在近代中國,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在1931年的南京中央大學集會上,發表“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并把6月6日定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
在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又宣布五一勞動節同時又作為教師節,但雙節合并的效果并不好,失去了致敬教師的作用。
所以在1985年的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決定把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一是因為這個時間剛開學,可以給新的學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二是九月是升學季,可以有助于學生熟悉新環境和新老師。但現在的老師們在教師節這天,已經不像古代那樣可以休假了,還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避免收禮行為。
古代教師節的一些獨有習俗
在古代,教師節、開學季,學生們都要向老師行“釋奠禮”、送禮品。在各種大型傳統節日,甚至是老師的誕辰之日,學生們則不必送禮,只需拜見即可。
釋奠禮可謂是古代教師節必行的大禮!
釋奠禮最開始是在學堂設置酒食用以祭奠先師的一種典禮,后來則演變成了國家和社會的一種官方約定習俗。即使朝代更迭,但是這一習俗卻未曾變更。
由于整個社會都注重科舉制度,而且孩子成才之路在當時似乎只有讀書這一條路。所以古代的家長們也對教師格外重視。
不管是開學季,還是教師節,家長們都要攜帶孩子去私塾向孔子的牌位和教師行叩拜大禮。雖然現實社會沒有這一舉動了,但家長們也換了其它方式祝福教師們。
釋菜禮:“六禮束脩”
除了禮儀,古代人也非常實在,教師節送禮既要結合教師的實際需求,也要又一個很美好的寓意。所以就在社會發展中,形成了一種送禮的約定俗成:“六禮束脩”。
在孔子教學的年代,“六禮束脩”相當于今天的學費,也是家長和孩子對教師的身懷敬畏的物質體現。
所謂“六禮束脩”,其實是六種對教育和學習有美好寓意的蔬果菜。
芹菜代表著勤奮好學之意;蓮子代表著感恩教師這一年的苦心教育;紅豆代表著紅運高照;棗子代表著希望孩子早早高中狀元;桂圓代表著功德圓滿;干瘦條肉則表達了學生們對教師和知識的一片赤子之心。
釋菜禮雖然不貴重,但卻讓不同資產的家庭都能上得起學,也代表了每位學生和家長對教師的一種敬重和感激。
到唐代,釋菜禮演變成了開學典禮,學生齊給教師送禮。
到了清朝,順治帝還下令每月都要給老師行釋菜禮,在送禮之余,還要伴隨著叩拜禮。整個儀式非常隆重。但這也表現出了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之高。
《呂氏春秋·尊師》中曾說:“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對于教師的尊重似乎一直不曾變。
9月10日教師節快到了,一年一度,大家的眼光聚焦在教師的身上。老師們辛苦了!
祝愿每一位默默奉獻的教師們,教師節快樂!
【本站總編:秦巖 微信號:shaanture 新聞熱線:13384928744】
本文二維碼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