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2日 20:49:57來源:今日頭條 作者:古建筑設計師 瀏覽數:194 責任編輯:本站小編
中式建筑大內容分為南北2派,北派以北京四合院及宮殿風格為主,南派以蘇州園林式為主。
一、主要細分為北方古建園林、西域古建園林、
江南古建園林、江淮古建園林、嶺南古建園林、巴蜀古建園林、南洋古建園林。
二、中國建筑的基本特點
(一)框架式結構
框架式結構是古代建筑在建筑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因為中國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采用木柱、木梁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屋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墻里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墻倒屋不塌”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筑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湖足生活和生產所需要的千變萬化的功能和要求,同時,由于房屋的墻不負荷重量,門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級建筑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檐下的一攢攢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結構簡化,將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二)庭院式的組群布局
從古代文獻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筑形象及現存的古建筑來看,中國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筑和一些圍廊、圍墻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是前后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后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宋朝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門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處,就都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時,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也稱前后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比較重要的都安置在縱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北京故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這一組群布局原則的典型實例。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于根據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尊卑、長幼、男女、主仆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明顯的差別。中國的這種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所造成的藝術效果,與歐洲建筑相比有他獨特的藝術魅力,一般而言,一座歐洲建筑,是比較一目了然的。而中國的古建筑,卻像一幅中國畫長卷,必須一段段地逐漸展看,不可能同全部看到,走進一所中國古建筑也只能從一個庭院走進另一個庭院,必須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宮就是最接觸的一個范例,人們從天安門,每通過一道門,進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一院院、一步步金色都在變換,給人以深切的感受。故言的藝術形象也就深深在人們的腦海中了。
【本站總編:秦巖 微信號:shaanture 新聞熱線:13384928744】
本文二維碼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