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 18:08:42來源:今日頭條 作者:鬢邊韶華 瀏覽數:218 責任編輯:本站小編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句形容事物技能更勝一籌的名言到底出自哪里?
其實是源于古代文士親眼目睹了“藍草”不可思議的藍色素轉化過程,經由藍染缸染出更為出色的青碧色彩之后,發出了這樣感嘆,一直流傳至今。
沒錯,戰國時就已有“蓼藍草”中提取“靛青”染色的技法,今天我們聊的是一項染色技藝——蠟染。
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聽到蠟染,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接觸。而苗族每個女人都有義務傳承蠟染這項技藝,每一位母親都會親自傳授蠟染技巧給自己的女兒。包括栽靛植棉、畫蠟挑秀、浸染剪裁等細節,耐心教導,代代相傳。可以這樣說,蠟染能在我國文化傳承中存留下來,主要依靠了苗族女性的努力。
蠟染工藝
我國自古以來使用最普遍的染料就是“藍靛”,其經由藍草的栽種、制取而成。就算在今天的貴州村寨,村民們依然采用蠟染技藝染色,她們一般采用以下步驟:
1、先用蠟刀蘸熔蠟,把花紋畫到布料上,用藍靛反復浸染、晾曬;
2、把水燒開,澆到布料上,以去除其中的蠟,布面上就會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等圖案;
3、在浸染中,蠟會自然龜裂,這時候布面會呈現出特殊的“紋樣”,很好看。
鳥獸魚蟲、花草樹木、水風湖水這些自然場景,都會成為制作者繪制的畫面。以前苗族人是沒有文字記載歷史的,圖案就成為他們記錄歷史的符號。在苗族人心目中,不同的圖案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蠟染是最質樸的抒情達意的傳統手藝,匠心而制的蠟染作品,一直在詮釋著生命的真諦,但是在操作起來也沒那么簡單。
蠟染的染色有一定的局限性,染色溫度就是個大問題,溫度過高,蠟就會化開,就會導致圖案毀掉,因此只有染藍色留下來,因為不需要加溫。但如果染其它顏色是必須要加溫染色的。
如今,隨著更多服裝設計師對蠟染技術的使用,在圖案上添加了更多的時代元素,因此我們相信,在高端時裝上運用天然染料蠟纈會興起一番熱潮,其時尚感、個性化更加突出。蠟染,這個中國傳統技藝會搭乘時代的快車,獲得重生。
我們不但可以用傳統蠟染技藝來做現代服裝服飾,也可用于家居、裝飾等。打破依賴化學合成染料的固有方式,還一個生態環保的環境。新的設計也將突破單一藍色的單調,色彩將更加五彩紛呈,炫麗無比。恢復古代傳統染色技藝,結合現代時尚,具有重要意義。
【本站總編:秦巖 微信號:shaanture 新聞熱線:13384928744】
本文二維碼 分享朋友圈